返回

重生1981:开局坟头挖宝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95章 钱发霉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两天之后,精神头恢复不少的高波找了过来,杨一木听说他老家工作已经交接了、婚离了、房子被收了,不由得感叹,高波做事其实还是挺干脆的,不然前世也不会把生意做那么大。

    当然,前提是他自己得先走出低谷。

    杨一木带他大概参观了一下玻璃厂。

    参观的过程中,他能明显感觉到高波情绪挺激动。

    这份工作对高波而言意义重大——不仅是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,而且还能干点跟教育搭上一点边的工作,对他来说,是一种救赎。

    “这是给你准备的宿舍。”杨一木推开走廊尽头的一间房门,拍拍他的肩膀,道,“你能来我真的很高兴。厂里的人事架构刚搭起来,现在就是个草台班子,正需要你这样有耐心的'班主任'呢。”

    “我一定尽力。”高波笑了笑,“我先去厂里转转,你忙你的。”

    杨一木只好陪着他笑,知道他这是赶人了,自己好像说了不该说的话。

    交代完事情,眼看日头西斜了,杨一木就赶紧往邮局方向去,今天十一号,该给老家那祖宗打钱了。

    “弟,别买那么多,一张就可以了,我工资可都给你了,回家报不了账,老娘肯定是饶不了我的。”柜台上一个二十上下的姑娘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孩子说道。

    “姐,你别管,我就喜欢这个猴子。”半大孩子还是坚持对柜台里面说道,“同志,再给我多拿些。”

    杨一木把三十块钱交给柜台里面,就朝半大孩子那边瞅了一眼,居然是八零猴票。

    这是新中国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,面值八分,这套邮票发行由国家首位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推动,由中国国家画院院士、著名艺术家黄永玉设计。

    八零年刚好又是庚申年,所以又叫庚申猴票,后因稀缺性传说在拍卖会上创下二百零一万元的高价,创造了一个升值神话。

    对于集邮者来说,如果能够拥有一张八零猴票,那简直是一生荣耀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幸运者永远是极少数。

    杨一木忍不住插话,“眼光不错,多买点是对的,这邮票以后能升值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。”半大孩子诧异地看着旁边的杨一木,又惊喜地转头对他姐道,“你看,人家都说我眼光好!”

    姑娘撇撇嘴,“他说好,他自己怎么不买?”

    杨一木不是不想买,想淘个整版太费力,不是随便跑个邮局就能买着的,没熟人关系根本就买不到整版猴票。

    单张的升值空间有限,至于传说中的百万天价,那终究只是传说。

    一两万倒是有可能的,要说艺术价值,它只是印刷品,印刷比较精美的印刷品。

    谈历史价值,还不如费点力气去淘大清的大龙邮票又或者祖国江山一片红,2018年上拍会单张祖国江山一片红拍出了一千三百八十万的高价。

    与其费这个劲,还不如去多撸几套房子呢。

    想通了这事,杨一木就没在猴票的事情上多做计较,填了汇款单子,交了三毛钱汇费,办完就扭头去街中的为民饭馆吃晚饭。

    所谓吃晚饭,对他好象成了一种应付。

    明明饥肠辘辘,他却只吃了一碗就没了胃口,不是不想再多吃,是实在吃不下啊。

    也许是天气闷热的关系吧。

    不是菜不好,几个菜做得很用心,也算色香味俱全,不过肚子就是享受不了。

    老板刘为民忐忑不安地问,“小杨老师,是不是不合口味?你说想吃什么,我明天给你做。或者明天给你换个口味。你尽管说,不会的我也能学着做。”

    “跟你没关系,天热没胃口。”思维不在一个平面上,杨一木也懒得再多说,摆摆手结账走人。

    回到了小院,睡到躺椅上,石榴树下,今天倒是出奇的有那么一丝凉风。

    突然他想念起母亲做的家常菜:大咸菜炖馋豆,青椒烧小杂鱼,小青菜汤。

    特别是夏天的傍晚,凉汤泡饭配上爽口凉菜,怎么都吃不够的,吃得那才叫一个舒坦。

    这些家的味道,隔了一辈子也难忘记。

    可惜从前家境不好时吃得少,等条件好了,他又回家少了。

    日历掀了一张又一张,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,一天比一天过得慢,这天早上杨一木正要吃早饭,林芳突然回来了。

    她穿着明黄色连衣裙,披肩长发随风轻扬,说不出的飘逸,身姿高挑匀称,瘦不露骨,当真是女大十八变,果真一点不假。

    “早饭吃了吗?”杨一木问。

    “吃过了。”林芳先绕着小院转了一圈,忍不住叹了口气,这菜园子算是彻底荒废了。

    杨一木趁机在她额头吧唧亲了一口,然后贱兮兮笑道,“想死我了。”说着就要往屋里拉。

    “你去买菜吧,我今天在家休息,中午烧饭。你想吃什么,你就买什么。”林芳嫌弃地推开他的手,本打算歇会儿,可看到屋里乱糟糟的样子,又忍不住开始收拾。

第95章 钱发霉了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